

工業化養魚是生態農業的發展趨勢
雙擊自動滾屏 日期:2009-10-6 瀏覽: 次 來源:四川生態網
當今世界養魚業正向“農業化、牧業化、工業化”三維立體結構發展,顯現三足鼎立之勢。農業化養魚:即傳統養魚業,如池塘養魚、稻田養魚、湖泊養魚、河道養魚、水庫養魚等;牧業化養魚:開拓海洋牧場、苗種流放、人工魚礁、圍海養魚等;工業化養魚:即流水養魚、靜水機械化養魚、養魚工廠、養魚工船、水族館等。這三維的有機結合,將形成當代世界水產養殖的新框架,在時空上互相結合,取長補短,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但是,現在這三維結構發展還不成比例,在發展上各國尚有明顯的傾斜,發展中國家仍以發展農業化養魚為主,發達國家則更加重視工業化養魚。
當前,我國漁業面臨一系列突出問題:其一,人口的持續增長和土地的不斷減少,使保持人均水產品占有量的穩定和不斷提高面臨挑戰;其二,水資源的日益短缺,使養魚用水受到限制,影響到養殖面積和養殖規模的進一步擴大;其三,養魚環境和水污染使食用魚安全性被日益關注。那么,如何使我國漁業走出困境?有業內專家指出,工業化養魚是解決上述問題的理想選擇。
簡單說,工業化養魚就是在人工小水體中,進行高密度養殖水產品的生產方式。工業化養魚是集生物、物理、化學和電子等多門學科為一體的養魚技術,具有產量高,技術含量高、勞動強度小、周期短、節約土地和水資源等特點。據了解,漁業高科技主要指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以生物技術為手段的現代育種技術;二是改造傳統漁業生產、管理和銷售的信息技術;三是現代養殖方式。工業化養魚就是集生物技術、信息技術和現代養殖方式一體的綜合技術,所以工業化養魚是漁業高科技的最集中的代表,是世界漁業的發展方向,也是中國漁業的發展方向。
由于世界工業與科技的高度發展,工業化國家首先采用機、電、化工、儀表、自動化、電腦、生物工程等現代化技術裝備來武裝養魚業,對養殖的主要環境因素,如水溫、水質、水流、溶氧、光照、投飼、消毒、殺菌、吸污、分選、起捕、污水處理及應急發電等進行人工控制,并使其最優化,使其在最佳的理化環境中生長,吃得少、長得快、病害少、肉質好、價格高,產品像工業品一樣,全年均衡上市。
目前,我國工業化養魚發展不平衡,與國外有很大差距。我國工業化養魚發展的特點是,北方超過南方,海水超過淡水,養魚新區超過養魚老區。分布集中在四個地方:一是東北地區,主要在黑龍江;二是中原地區,主要在徐淮一帶;三是河西走廊,主要從甘肅蘭州開始至新疆烏魯木齊一線;四是兩個半島:主要是山東和遼寧兩個半島的一些海水養殖縣市,如榮成、威海、煙臺、大連,如威海市工業化養魚業的養魚車間的水面積,已超過16萬平方米,而我國廣大的縣市工業化養魚仍屬空白,就是上述四個地區,工業化養魚也是良萎不齊。
我國工業化養魚大致經歷了兩個階段,一是70年代中后期,一是90年代以后,期間大約有15-20年處于停滯狀態,主要原因是當時魚價太低,投入和產出不成比例。但是隨著城鄉居民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對高品質水產品消費能力的增強,自90年代以后沿海的海珍品和內陸的名特優水產品的高價位促進了工廠化養魚的發展,但總體上,我國工業化養魚水平還比較低,對一些關鍵的技術特別是水處理等技術還不太成熟。
國外工業化養魚靠科學技術與嚴密的社會分工,目前,已實現了規;、標準化生產,出現了一批現代化養魚工廠,已進入工業化時代。而我國大部分工業化養魚單位都是“小而全”,從采購、生產、銷售環節都是“自立更生”,這樣的“小而全”必然帶來低效益。
專家指出,現在自然界中自然生長的魚越來越少了,水資源也在日益減少,工業化養魚作為節水、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產業是一個方向。隨著工業化養魚技術的不斷提高,目前世界上已有相當比例的高產露天工業化養魚池改造成溫室。這正是為了巧妙地運用養殖生產過程的空間差、時間差進行錯落組合搭配,使色種、成魚親本、觀賞魚、活飼料養殖相結合,構成多層次、多功能、多途徑的高效生產系統、自控環境,實現全年全天候生產。
根據國際權威咨詢公司測算,羅非魚工廠的盈虧平衡點是年產125噸。為提高養殖效益,近年來世界各地年產500噸、1000噸級的養魚工廠應運而生,投資數百萬、數千萬美元的超大型養魚(蝦)工廠拔地而起。如美國、新加坡的對蝦工廠;德國、丹麥的養鰻工廠;中國江蘇的甲魚、鰻魚工業化集團,河南中原油田養魚工廠;美國、意大利、法國年產數千噸的超大型流水養鱒場等。
目前,許多國家的研究機構、大企業,正在研究完全由人工控制的養魚工廠,使工業化養魚向更高級階段發展。為保持工業化養魚的生態環境,現在美國、丹麥、日本、中國、埃及等國家,都在進行生態型魚菜共生系統的嘗試。即:魚池上層進行無土栽培,種蔬菜、中藥、花卉、水果等。魚的排泄物提供了植物的營養,植物的根系又凈化了養魚的污水,使魚和菜能在一個生態系統內進行物質循環。專家認為,工業化養魚將有可能成為本世紀又一綠色產業,并久興不衰。

相關鏈接

信息搜索

推薦信息

熱點信息
